Skip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7/22 盛大登場!北美館聯手國家電影中心,6大亮點搶先看!

回顧楊德昌導演的創作生涯及電影作品!

By and Caiyu Lin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知名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,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(影視聽中心)與臺北市立美術館(北美館)共同策辦,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,除了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,同時以沉浸式展覽引領觀眾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,在首度公開展示的文件與影音資料中,一同尋思其獨特的創作歷程。

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「楊德昌」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楊德昌為1980年代標誌臺灣獨特電影文化開端的「臺灣新電影」中,最具代表性、且最為國際矚目與認識的電影導演之一。他身處現代化進程下的變動時代,關注都會生活情狀及經驗,對普世價值的探問與省思引人反響。縱然作品題旨嚴肅,然表現手法大膽、慧黠且具理性思辯,以其豐沛的創作能量與自成一格的影像語言帶來創新電影實踐

楊德昌生前最後一部執導電影《一一》,不僅拿下2000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,更獲選成為BBC 21世紀最偉大百大電影,以及紐約時報21世紀最優秀25部電影,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!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1:一萬多件未公開的珍貴電影文物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緣起於2019年,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與國家電影中心(現影視聽中心)洽談《獨立時代》與《麻將》的數位修復事宜,並寄存一萬多件從未公開的珍貴楊德昌相關電影文物,當中完整保存楊導從中央電影公司,到自立門戶開設公司時期的電影筆記、作品企劃書、劇本、書信、製作文件及眾多影音資料等,銘刻著已故導演各個生命階段的特殊性與重要印記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一窺楊德昌之電影創作脈絡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臺北市立美術館

透過首度曝光的重要文獻與影音檔案,於北美館立體呈現楊導之電影創作脈絡:如從劇本之各個修訂版本、人物關係圖等,得以一窺其創作理路及對角色刻劃之著力;而分鏡圖、場記表等文件,以及劇組側拍紀錄,讓我們得以揣摩其於電影拍攝現場的工作樣態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2:最會說台北故事的導演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臺北市立美術館 & JIA 品家家品& 王大閎書軒 DH Café

楊德昌導演作為臺灣電影新浪潮健將,一生共有一部電視單元劇(《浮萍》)、七又四分之一部電影(由《指望》至《一一》),及四齣劇場作品(《如果》、《成長季節》、《九哥與老七:九七狂想》、《實驗莎士比亞:李爾王》)流傳於世。

他以饒富創造力的影音美學及精彩絕倫的批判視域,凸顯都市人的生活情狀及對現代性的體驗,表現手法總是大膽、慧黠及創新,由此賦予臺灣電影在都市再現、性別權力、政治反思、歷史暴力、社會變遷及多重媒介等面向上特有的時代形貌。

楊德昌曾說:「我如果不是在台北,就是在回台北的路上。」從他首部電影《青梅竹馬》英文譯名《Taipei Story》,以及《獨立時代》、《麻將》、《一一》更以台北城市為背景述說台北生活的繁華與寂寥,堪稱是最會說台北故事的導演!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3:從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到《一一》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臺北市立美術館

影視聽中心同時舉辦的回顧影展,以楊德昌導演的電影創作全系列為主。影展選片包含由國家影視聽中心自主完成4K數位修復的楊德昌作品《獨立時代》,集結臺灣電影90年代一票優秀演員,展現 1990 年代都會男女所追求的理想和慾望,以及「理性的靈魂:再見楊德昌」單元所放映的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,是楊德昌導演對於 1960 年代台灣社會的刻畫,也帶入他個人的成長經歷。

除了影迷回味再三的《一一》、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,影展選片也收錄楊德昌創作初期的代表作,能看到資深影人們早期於大銀幕的精彩演出。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4:精選影響楊德昌的十大電影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此外也企劃特別主題,試圖從不同角度重現楊導的電影世界與創作思考:例如「楊德昌的十大電影」。

即規劃放映其1992年應英國電影協會Sight and Sound雜誌邀請所推舉之影史十大佳片,包含啟發其以電影創作為職志、韋納.荷索(Werner HERZOG)的《天譴》(Aguirre, der Zorn Gottes),以及亞倫.雷內(Alain RESNAIS)的《我的美國舅舅》(My American Uncle)、伍迪.艾倫(Woody ALLEN)的《曼哈頓》(Manhattan)等電影作品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5:楊德昌生前紀錄特別放映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回顧影展「特別放映」單元,選映由是枝裕和(Hirokazu KORE-EDA)所拍攝,以楊導為主角的紀錄片《電影映照時代:侯孝賢與楊德昌》,以及對楊德昌別具意義的動畫電影《原子小金剛》(Astro Boy)1960年版本,呼應其自幼對手塚治虫(Osamu TEZUKA)漫畫的喜愛與受到的啟發。

楊德昌回顧展亮點6:楊德昌沉浸式影音世界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展覽奠基於楊導的精彩傳世之作,及較少被提及之創作,乃至尚未實踐的眾多計畫,以七個子題帶出其創作生涯的不同面向。本展除了側重他在美學、文化及歷史批判等面向上的重要成就,更彰顯展映型態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對話,透過回應其電影美學與創作意圖的跨域展呈,帶領觀眾走入一個蘊含楊導創作能量與理念的沉浸式影音世界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展覽現場搶先看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「略有志氣的少年」展區一景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「略有志氣的少年」展區一景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「城市探索者」展區一景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《恐怖份子》之淑安回眸(數位重製照片),2023。動力裝置,尺寸視展場空間而定。照片授權及重製:劉振祥;動力裝置:何昆瀚、周柏慶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「活力喜劇家」展區一景。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株式会社ポニーキャニオン、Omega Project Co.Ltd.等,《一一》分鏡設計手繪圖稿(非楊德昌手繪),1999。彭鎧立提供,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全球首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
楊德昌,《追風》分鏡手繪圖稿,2002–2005。彭鎧立提供,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。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楊德昌回顧展
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台北市立美術館
  • 楊德昌回顧影展放映場次表預計7月7日於影視聽中心網頁與社群媒體公布,相關套票優惠及限量贈品現正規劃中。
  • 7月12日於OPENTIX系統開放影視聽中心會員優先購票
  • 7月14日全面開放販售。

時間:2023年7月22日(六)至10月22日(日)

地點:

影展 |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(週一、二休館)

展覽 | 臺北市立美術館(週一休館)
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「臺灣新電影」代表導演楊德昌回顧影展及展覽
台北市立美術館

展覽開幕的當周周末(7月22至23日)將於北美館舉辦論壇,論壇共計兩場專題演講、四場座談,預計於7月10日早上10點開放報名。

邀集國際重量級影人與學者如法國《電影筆記》前主編、知名電影學者Jean-Michel Frodon、荷蘭EYE電影博物館展覽總監Jaap Guldemond、東京都攝影博物館策展人田坂博子、M+博物館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李焯桃、香港資深影評人舒琪、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(MOMI)策展事務副總監Barbara Miller等,與國內知名編劇、演員及導演等針對兩大主題「電影與美術館」、「楊德昌的電影世界」展開討論。

立即參加

Watch Next 
loading video...
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回顧展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Page was generated in 4.58400201797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