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
不只是凳子!「Objects Ark 舟舟物物」週年展帶你從凳子看生活~

By and Mimi Chien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今年夏天,台灣設計品牌「Objects Ark 舟舟物物」迎來創立一週年,特別舉辦首場週年展,邀請六位橫跨不同領域的台灣藝術家,以品牌經典之作「三角凳」為靈感,展開自由創作。由定居台灣超過十年的法國設計師Henry Amouriq創立的「舟舟物物」,以木作為起點,融合美感、工藝與生活哲學,打造出一件件溫潤而實用的設計。

本次週年展以凳子為載體,串聯藝術、空間與日常感知,帶領觀者走進每一張凳子背後的故事——這不僅是一場家具展,更是一場「重新感受生活節奏」的溫柔邀請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品牌代表性作品—三角凳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本次週年展以「舟舟物物」最具代表性的設計——三角凳(Triangular Modular Stool)為主角,展開一場橫跨設計、感知、藝術與實用的對話。這張凳子源自品牌共同創辦人 Henry Amouriq 初次購買家具的經驗,他希望為年輕世代打造一款兼具美感、實用性與親民價格的生活物件。看似簡單的造型,其實歷經兩年打磨才誕生。整體選用樺木製作,結構俐落簡約,不僅是座椅,搭配額外板材還能變身茶几、床邊桌或小型長凳,靈活融入日常各種場景。這款「誕生於台灣夕陽時刻」的三角凳,凝聚了舟舟物物對工藝細節、空間氛圍與生活節奏的堅持,完美詮釋品牌的生活哲學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自然的流動—陳曦《思緒》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OBJECT ARK

《思緒》是一件由空間、氣候與情緒交織而成的作品。藝術家陳曦擅長以植物與空間對話,這次將靈感投注在台北潮濕日常中:雨水落在透明屋頂的節奏、水氣漫延的律動,呈現一種不刻意設計的自然狀態。她以日本花道為基礎,轉化為更貼近台灣生活的感知。濕潤空氣、窗邊自然光、與動物的相處時刻,成為作品的一部分。對她而言,椅子與凳子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種承載情緒與生活節奏的存在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《思緒》的創作過程,像是一場對生活的感性回望。這兩年,陳曦在工作室不僅經歷創作突破,也累積了與人相遇的片刻,作品成為與自我對話的紀錄。她常思考:「插花到底是什麼?」這沒有標準答案,卻成了創作的養分。台灣的濕潤空氣與變動節奏,教會她擁抱含蓄又自由的美感,讓作品保有探索的空間。《思緒》不只是雕塑,而是雨天、早晨、河堤與動物陪伴的日常經驗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浪漫的視角—Jing YOU《感性的視角》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藝術家Jing YOU擅長以抽象語彙描繪難以言喻的情緒與精神狀態,創作始終圍繞著個體感受與感性的力量。在與Objects Ark「舟舟物物」的合作中,她以《感性的視角》為題,重新詮釋三角凳的形式,回應品牌所代表的「浪漫」精神。

靈感來自英國詩人Alexander Pope 的詩句:「理性所編織的,終將被激情所瓦解。」她將這句話化為創作行動,捨棄筆直線條,以手塑有機曲線打破原有結構,讓作品流露柔軟與張力。凳子中藏有一輪月亮,唯有用足夠感性的視角才能發現,象徵生活裡那些微小卻深刻的浪漫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作品的某個角落悄悄藏著一輪月亮,唯有從不同角度、以感性的視線注視時,才會悄然現身。那是一種「轉換觀看角度才能找到樂趣」的生活哲學,也是Jing對日常浪漫的獨特詮釋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玩心的延伸—Fluppyoozy《Bubble Gum》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objects ark

藝術家HO以《Bubble Gum》回應生活中甜美與殘留並存的矛盾美感。靈感來自泡泡糖的兩種狀態:從甜美繽紛的膨脹,到破裂後乏味、被遺棄在街角。可愛夢幻的FLUPPY角色,轉化為遺落、黏滯的雕塑殘跡,紀錄了泡泡糖的興衰,也隱喻消費社會中「產品/副產品」的轉換歷程。

創作選用兩種深具台灣記憶的素材:噴漆與柏油。噴漆象徵改造日常的手段,柏油則以鋪路時瀰漫的氣味,成為城市變動的隱喻。從概念發想、材質挑選到製作挑戰,每一步都像城市演進般留下真實痕跡。這張凳子俐落的彎角與結構,猶如在混亂生活中找到秩序,既是座椅,更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療癒場域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對HO而言,美感來自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感知,不是刻意雕琢,而是日常裡的自然流露。空間之美不在完美對齊,而是光線與物件間的微妙想像。可變動的物件排列,成了她調節生活節奏的方式,也是情感的延伸。她特別喜歡台灣的深夜,當街道靜下來,城市展現另一種樣貌:舊大樓晾曬的襪子、微光窗戶、潮濕中混著油煙與花香的氣味,凌亂卻蘊含獨特秩序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靜謐的碎片之詩作—May《Trace》

ㄥ
舟舟物物

《Trace》是一件關於碎片與時間的作品,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,而是誠實記錄每一次推翻與重組。從一張「完整陶椅」出發,藝術家 May 在與陶土的對話中放下掌控,轉而擁抱創作過程的不可預期。裂痕與缺口成了情緒與手感的真實痕跡。這不只是家具,更像生活的縮影,凝聚微小卻真切的情感,猶如口袋裡的小石頭、專屬的氣味或老家具,流動著時間累積的重量與質感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May 長期以陶作訴說生活中不易察覺的細膩感受,她習慣讓材料自己說話,透過手捏技法創造輕薄卻穩定的質地,讓每次燒製、每道肌理裂痕,都成為與世界對話的語言。此次《Trace》延續「The ark of objects worth collecting.」的概念,留下的成果或許不是定義中的完整,卻凝聚每次實驗、等待與重來的過程,拼湊出碎片中的完整日常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幾何的變奏—Amamberber × 吳美琪《Try Angle》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《Try Angle》取名自Triangle(三角形)與「Try Another Angle」的雙關意涵,象徵著從不同角度觀看物件、空間與自身。作品結合撞球桌邊洞洞框的元素、影像中流動的陰影,以及桌椅之間若隱若現的開口,邀請觀者用不同角度重新感知家具與空間的互動。「當陽光灑下,角度不只是結構,而是創作的語言。」在這場幾何遊戲裡,靜止的物件成為光與感知的流動載體,一次從日常物件展開的視覺冒險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藝術家吳美琪以視覺語彙出發,將撞球的動態元素與色彩流動轉化為影像語言。球體在撞球檯上移動形成的陰影,猶如短暫而濃烈的黑洞,這種「洞」的概念延伸至mEltEd potato設計的撞球桌邊洞洞框,再進一步呼應舟舟物物桌椅設計中虛實交錯的開口與留白。從影像、設計、空間,到材質與結構,這些元素相互呼應。此次與舟舟物物合作的作品《Try Angle》靈感來自桌板與椅子之間的三角形結構,這個充滿張力的視覺形狀,同時象徵藝術家、Objects Ark與mEltEd potato三方的合作連結。

舟舟物物週年展:穩重的雕塑語言—洪聖雄《砌殼椅》
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《砌殼椅》是一件遊走於雕塑與家具之間的作品,它不僅是一張椅子,更是承載時間與手感的容器。藝術家洪聖雄延續《砌殼》系列,透過一層層真石漆的堆疊,將最日常、最細微的動作——如敲碎蛋殼的瞬間——轉化為具體且溫柔的存在。每一道皺摺與肌理,都是與時間對話的印記。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舟舟物物

透過手工反覆堆砌、拆解與重構,洪聖雄讓材料在軟與硬之間游移,也讓家具跳脫單純機能性的定義,成為觀者可以凝視與感受的雕塑。他說:「這張椅子,讓人不只是坐下,而是感知自己的狀態。」時間的層次與質感,在作品中沉澱出一種生活的重量,等待觀者細細體會。

【展覽資訊】

地點:Razzle & Dazzle Bar(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51 號 2 樓)

日期:2025/7/19、20、24、25、26、27

時間:13:00-20:00

追蹤舟舟物物IG看更多

舟舟物物官網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
Watch Next 
loading video...
不只是三角凳!「舟舟物物」週年展《我不是凳子》,6位藝術家翻玩椅子創作
Page was generated in 3.6555621623993